首页 > 商业

2013年,国安局发现一iPad不断向境外发送数据,机主是一健身教练

来源:不含而栗 发表时间:2023-06-12 17:14:09
分享到

兵法有云,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,正因为有“知彼”的需要,才有了间谍的角色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间谍如果像影视剧里的扮演者一样高调、引人注意,被发现的风险会大大提高,低调行事才是真间谍准则。不过,有道是狐狸的尾巴藏不住,这类危及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,纵然心思缜密、智商超群,也未必不会被发现蹊跷处,构成间谍罪的,自然要接受法律的严厉制裁。

今天讲到的就是一桩“间谍案”,间谍隐藏在暗处,最终仍然暴露,暴露的缘由还要从一部iPad开始说起。

家住在郑州某小区的男青年阿明(化名)是个健身教练,他有一部iPad。阿明学历不高,生活也非常单调,接触不到什么机密的项目,每天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某健身机构。

他关系网里的人,学员最多,其次是家中亲戚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,阿明都不具备做间谍的条件,但阿明却跟间谍案扯上了一定的联系,他每天下班回家习惯拿起iPad玩,有时看电影,有时玩游戏,年轻人休闲放松时大多有这些爱好,并无异常之处。

但2013年阿明拥有的这部iPad却被郑州市国安局侦查员捕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,明明是普通人在用的iPad,居然长期向外国间谍情报机关发送数据包,使用者阿明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年轻人,丢到人群里很难引起注意,他没有接触境外情报机关和机密的条件,为什么他的iPad会存在可疑之处呢?

侦查员也在犯嘀咕,技术手段锁定的对象不可能出错,如果阿明没问题,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部iPad的来源,或许还与阿明的人际圈有关。这番猜测没有错,通过筛查与阿明有接触的对象,侦查员有了重大发现。

在郑州,还有一个IP此前频频向外国情报机关发送数据信息,达到了100多次,很难不引起重点关注。调查确认,IP指向同一个手机号码,它的主人张某,正是阿明的姨父。阿明被问及手里那部iPad从何而来时,回答说是姨父从国外带回,当做礼物送给他,至于iPad有没有可疑之处,他完全不知。

阿明的身份没什么稀奇,可他的姨父张某身份比较特殊,时年45岁的张某是郑州某科研所涉密人员,毕业于国家重点军工大学,拿着国家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念完了军工专业,他当下所涉的研究领域与军方的武器研究有关,无论如何也不能泄露,张某被锁定多少让人意外。

无论从地位还是工作性质来说,张某都不应该做出卖情报的可耻之事,多年来他从事武器科研工作成绩卓越,在某尖端领域从事武器研究长达10数年之久,就在被怀疑前2年他才刚当上该领域行业协会的副秘书长,如果张某竟做了间谍,他为何要自甘堕落,又是如何被策动的呢?

最开始,张某当然不会认,他神态自若地说,涉案的iPad是在外国买的,带回国来送给外甥。可做贼终究心虚,2011年到2012年间张某曾经赴境外参加访问学者项目,那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,张某心里一清二楚,因此第二次被询问时,他便想不起前面说的话了,竟然称iPad是外国朋友送的。

前后回答不一,结合在案的证据,张某嫌疑越来越大,最终他承认了自己做间谍往境外输送情报的犯罪事实。

张某是个军工专家,从事的某重点领域研究涉及到我国尖端武器的研发和装备,世界军事大国无一不想在此领域抢占制高点,这样的人沦为间谍,对国家安全危害极大,张某原本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爱国的贡献,可因为2011年他去了外国做访问学者,一切发生了变化。

军工专家一步步掉入了陷阱,在申请了外国五六所大学都被拒后,张某忽然想到了自己此前偶然结识的某权威博士。通过他的帮助,张某顺利赴一所知名大学访学,那时候张某还不知道,他工作与家庭生活的不顺心,不擅拒绝的性格弱点都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摸了个清楚。

所以从跨出国门那一刻起,张某就成为了情报机关的发展目标,对方先是和他建立良好私人关系,带他到处游玩,让他享受高规格的待客礼遇,令张某的心防被虚荣物欲瓦解,再进一步谈到他在国内的工作与家庭。

张某有个女儿,作为父亲,他一直希望女儿能到外国留学,而对方答应给他帮助。

借着有偿向张某做咨询的名义,境外情报人员一步步让张某适应了拿掌握的信息换钱,一方面是来钱太快了,另一方面是为女儿的前途想,张某沦陷在这种犯罪之中。2012年年底他即将回国,专门与对方的情报人员见了面,答应从此用眼睛耳朵搜寻情报长期提供给他们。

拿着获赠的iPad和手机、书籍和音乐光盘等礼物,张某回到国内,他本来就长期与重点领域的涉密专家接触,此后利用工作的机会,他搜集大量的军工项目实验信息等,通过回国前接受的间谍培训,持续将重要的机密信息输送到国外,这种出卖背叛的行径短期内让张某获得了好处,但狐狸的尾巴终究露了出来。

《刑法》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了间谍罪,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危害国家安全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;情节较轻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由于间谍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,根据规定,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、情节特别恶劣的甚至可以判处死刑。

对于胁迫犯罪的,最好的做法也是坦白交代悔过弥补,争取不予追究,而张某被锁定时始终否认间谍行径,他自然无法逃脱法律惩处。2017年经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,以张某反间谍罪,判处有期徒刑15年。名利诱惑加上自身性格的缺点让昔日的专家锒铛入狱,值得反思。

关键词:

保安全、拿资格、抠细节 冬运中心全面进入北京冬奥会临战状态

2021-12-16

人民财评:稳步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

2021-12-16

靠双手让日子变得更美好

2021-12-16

第一观察·瞬间 | 中俄元首视频会晤:相约北京见,携手向未来

2021-12-16

世卫组织: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70791973例

2021-12-16

他们为何奔向先行示范区——2021深圳全球招商大会透视

2021-12-16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北方木材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  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